認識小娃的發展歷程~~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,艾瑞克森的發展八階段論

2011082523:02
 
ㄧ直以來...我覺得心理學是ㄧ門知己知彼的課程
很慶幸自己也有上這門課程

當了媽咪後,更覺得各時期的發展極為重要
過之與不及都不行,但拿捏到恰恰好又極為困難
不過,還是得先了解各時期發展重點,才能替小孩墊定好一點的基礎ㄚ.<我希望啦~~>
像是....我根本不排斥給BABY吸奶嘴,本來有些嬰兒就是發展口腔期...

總而言之~~我的教養理念是---要先了解小孩的人格發展特性
去協助或是引導他往正確方向.適時給予鼓勵與懲罰

心理學2大學者--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,二、艾瑞克森的發展八階段論

一、佛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
人格發展理論是佛洛伊德早期的理論,其本我中的基本需求,是靠身體上的部位
獲得滿足的,這些部位稱為「性感區」。按佛洛伊德的理論,人格發展的順序,
依序分為五個時期:
01.口腔期(0~1歲)
此時期的性感區為口腔,也就是唇與舌。主要靠吸吮、吞嚥等活動滿足性慾,這
時母親的乳房是最重要的快樂來源,使幼兒得到愉快的體驗。若提早斷奶或沒有
餵食母乳,則可能會留下許多後遺症,造成不良影響。例如:酗酒、吸煙、咬指
甲等行為;悲觀、依賴、潔癖等性格。將來可能成為政治家、教授、演員等。

02.肛門期(1~3歲)
此時期的性感區由口腔發展至大腸與肛門,幼兒透過大小便的排泄時緊張消除的
刺激快感獲得滿足。此時期父母對幼兒衛生習慣的訓練是重要的關鍵。如管制過
嚴則會留下不良影響,幼兒會以”保護”及”驅逐”來反抗父母,形成「肛門性格」。
肛門性格分為兩類:
A.肛門保護型-做事有條理、性格冷酷、頑固、吝嗇等。
B.肛門驅逐型-行為不拘小節、大方、髒亂等。

03.性器期(3~6歲)
此時期幼兒主要靠觸摸自己的性器官來獲得滿足。幼兒在此時期已能分辨男女性
別,因此產生出男女兩種不同的人格:
A.男性性器階段
此時男性視母親為「性愛」的對象,產生「戀母情結」,視父親為競爭對手。當
男童發現自己的性器官與女童不同時,會懷疑是被父親割掉了,因而產生恐懼。
此現象稱為「閹割情結」。當恐懼消失後,男童會開始認同父親,並以父
親為榜樣,學習父親的穿著與行為。
B.女性性器階段
同理,女童也會產生「戀父情結」,甚至曾經要求取代母親的位置,但是又害怕
失去母親,因此這種想法也就被破除了。當女童發現自己的性器官與男童不同
時,也會懷疑自己的性器官被人割掉了,於是對男性心懷忌妒。佛洛伊德稱此現
象為「陽具妒羨」,並認為此種情結直到女性結婚生子後才會真正化解。

04.潛伏期(7歲至青春期)
此階段時間很長,卻沒有明顯的性發展表現,呈現出潛伏狀態。此時期的兒童失
去對「性」相關活動的興趣,而轉向週遭有興趣的事物。例如:課業、生活習慣
等。把自己侷限於男生或女生堆中,沒有表現,因此稱為潛伏期。

05.兩性期 (青春期以後)
此時個體性器官成熟後,產生了第二次的性慾衝動,性需求轉向相似年齡的異
性。佛洛伊德認為,這個時期的性本能需要透過「性高潮」才能滿足,因此產生
性愛。且兩性開始有了共同生活與婚姻的理想,性心理的發展已非常成熟。

佛洛伊德的理論中,總離不開「性」的觀念,因此被稱為「性心理發展期」。佛
洛伊德的人格發展理論建構在精神疾病病人,認為人格發展產生於自出生到青少
年這段時期,佛洛伊德的理論是以發於本我的性衝動為人格發展動力,是本能論
而生物性的。

二、艾瑞克森的發展八階段論
01.嬰兒期 (信任與不信任)
最初的嬰兒期,小孩是完全無助的,對周圍的環境完全陌生。因此,嬰兒對外界
的判斷只能依靠對他人的評估。如果他人給予他溫暖、愛護及飲食,他就會覺得
世界是可靠的;如果不能得到這些心理和身理上的需求,就會形成一種不信任的
心情。

02.幼兒期 (自主與羞辱疑忌)
大約三歲時,小孩開始學習處理自己的生理需求。學習成果的成敗,會影響小孩
的自信心。如果成功自理如廁,則會產生自信心;反之則會產生羞辱疑忌的心理。

03.嬉戲期 (主動與犯罪感)
大約五歲時,小孩開始嘗試新東西,如果他的嘗試受到稱讚,那麼他會變得主動、
有自信。如果被嘲笑,則會產生做錯事的犯罪感。

04.學齡期 (勤奮與卑賤)
開始上學後,小孩體會到合群的重要性,並接受他人的客觀評價。他人所給予的
正面評估能讓學齡期的孩子更積極展現自我;反之則會讓孩子覺得卑賤不如人。

05.少年期 (認同與混淆)
這時期最重要的特徵是,感到自己在成長,開始對未來懷有憧憬。孩子必須把自
己的感受與外界的評估作適當的處理。若處理得當,會對自己的認知發展有幫
助,否則會產生混淆感。

06.青年期 (親密與孤獨)
此時期的個人會發展出愛與被愛的感情,愛一個人多多少少會受對方的影響或控
制。能成功的愛人或被愛會產生親密感;如果辦不到則會有孤獨感。

07.成年中年期 (創造與靜止)
歷經兒童與少年時期後,在這一時期不會再有大改變,事業婚姻穩定,可以專心
教育孩子或在事業更上一層樓;但也可能變成靜止狀態。

08.老年期 (莊嚴與驚恐)
老年人會對自己的一生加以回憶與評價。會認為這一生很有價值,沒白白浪費一
生,則產生驕傲的感覺;或者後悔失去太多的機會,並對來日無多的生命感到無
限的恐慌。

艾瑞克森以發於自我成長的內因作為人格發展的動力,認為人生全程是連續不斷
的人格發展歷程。

雖然佛洛伊德與艾瑞克森皆認為,「早期經驗」為影響人格發展的主因,但從以
上的理論中可以發現,佛洛伊德認為,人格發展的需求皆建立於”性”,所有的疾
病皆是因為”性”所引起的。如此過於重視”性趨力”的學說,忽略了人的自我能力
以及環境的影響,可能較不被心理學家接受。

艾瑞克森雖承襲佛洛伊德的理論,但比較強調人類的自主性,強調自我勝於本
我,更察覺到社會文化對人格也會造成影響。不同於佛洛伊德的「心理分析論」,
他的「社會心理理論」是貫穿整個生命的過程,也較符合正常人格的發展方式,
由此可推論,艾瑞克森的人格發展理論較能被心理學家接受。

艾瑞克森的理論雖比佛洛伊德的理論較禁得起考驗,但艾瑞克森的某些概念就像
佛洛伊德理論中的某些概念一樣,很難加以驗證。人類也可能同時處於多種人格
發展階段,或者因為環境的影響而退回至前一個階段,有著很大的變數,所以人
格發展理論也只能作為一個大略的參考。